哈马斯在加沙遭受以色列轰炸损失惨重,最终选择妥协。黎巴嫩真主党面对以色列的打击表现不佳上阳网,未能展现外界期待的战斗力。叙利亚巴沙尔政府在反政府武装冲击下不战而败。伊朗在中东苦心经营的抵抗之弧一个个崩溃,如今只剩下胡塞武装还在支撑。
胡塞武装被称为拖鞋军,最初并不被看好,但其现实表现却令人惊讶。自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胡塞武装通过海上禁运、空中封锁和导弹饱和攻击等方式不断袭扰美以军舰和船只,同时打击以色列本土制造恐慌,不仅重创以色列经济,更直接挑战美国在中东的军事霸权。凭借低成本的无人机、导弹技术和灵活的战术,胡塞武装成为中东地区最令美以头疼的非国家行为体。
上阳网
胡塞武装在美国实施大规模空袭背景下宣布对美国实施海上禁运。据报道,胡塞武装从5月17日开始禁止参与运输美国原油的船只在红海、阿拉伯海、亚丁湾、曼德海峡和印度洋航行,并明确表示违反禁令的船只将遭遇制裁并受到海上打击。这种禁运给美国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切断了以色列与亚洲、欧洲的海上贸易动脉,迫使75%的美国商船改道非洲好望角,航程从20天延长至40天,单船运费激增100万美元。埃拉特港等主要港口货运量骤降70%,每周损失超3亿美元。截至2025年3月,美国货轮公司运费同比上涨220%,部分航线被迫停运。
胡塞武装不断袭击美英等西方护航航母军舰及禁运的美国及相关船只。虽然这些袭击很少造成致命损伤,但却让美国始终陷入麻烦之中。胡塞武装采用低成本战术(如造价仅5000美元的无人机、2万美元的导弹)攻击美军高价值目标(如130亿美元的航母),迫使美军启动昂贵的拦截系统(单次拦截成本达1400万美元),形成“1:700”的经济消耗比。这种非对称战术让美军陷入“拦截即亏损”的困境,长期消耗其军费资源。美军多次空袭仅摧毁胡塞武装20%-30%的进攻能力,且胡塞武装攻击能力还在提升上阳网,这表明美军应对失败。胡塞武装通过控制曼德海峡这一战略咽喉,将航运要道转化为“战时经济杠杆”,向商船收取“保护费”(月均3000万美元),并利用资金强化军备,形成“越打越富”的循环,严重损害美国形象。
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表示,该组织将继续对包括本-古里安国际机场在内的以色列各机场发动导弹袭击,以对以色列实施“全面空中封锁”。胡塞武装使用高超音速弹道导弹袭击了以色列本-古里安国际机场,导致机场暂停运行,直接影响国际航班起降和旅客安全。这种空中封锁带来了巨大不确定性,加剧了民众的恐惧心理。尽管胡塞武装直接袭击飞往以色列航班的可能性较小,但威胁本身已带来巨大影响。
胡塞武装对以色列实施的空中封锁及持续袭击行动,对以色列的军事、经济、社会及地区局势产生了显著影响。若空中封锁持续,可能进一步影响以色列的航空货运和旅游业。频繁的导弹袭击导致以色列民众对安全局势的担忧加剧,政府需投入更多资源用于民防和应急响应,进一步推高社会运行成本。以色列经济已经全面承压,国内政治更加动荡。山火等自然灾害与经济困境交织在一起,引发连锁反应。
胡塞武装的高超音速导弹(飞行速度达16马赫)和无人机组合攻击对以色列的“箭-2”“箭-3”反导系统及美军部署的“萨德”系统造成重大冲击。最近一次攻击中,美国萨德和以色列箭式导弹拦截系统全部失灵,暴露了美以防御系统的巨大漏洞。胡塞武装下一步将重点攻击特拉维夫国际机场、内瓦蒂姆空军基地(F-35驻地)和耶路撒冷发电厂,让以色列防御系统高度承压。
2025年3月,胡塞武装对美军“哈里·杜鲁门”号航母编队发动“18枚弹道导弹+无人机”的混合攻击。尽管美军宣称拦截了11架无人机上阳网,但胡塞的“导弹雨”战术迫使航母后撤至安全海域,暴露了美国海上防御体系的漏洞。截至2025年,胡塞武装已击落美军13架MQ-9“死神”无人机。以色列耗资50亿美元打造的“箭-3”系统曾号称能拦截大气层外目标,却被胡塞导弹突防,跌落神坛。美国在红海部署的“萨德”系统(THAAD)同样未能阻挡胡塞导弹,美航母宙斯盾也无能为力。以色列“铁穹”系统设计用于拦截短程火箭弹,但面对胡塞的“无人机+导弹混合攻击”,单日拦截成本飙升至5000万美元,系统过载导致漏网率上升至40%。胡塞武装的行动迫使美国在中东陷入两难境地:军事选项有限,大规模地面战将重蹈阿富汗覆辙,而精准打击收效甚微。以色列也不知如何应对。
银丰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